至人無己,神人無功,圣人無名。
莊子在《逍遙游》中,用瑰麗奇特的意象向世人闡述了這樣一則理念:
名利皆為虛浮之事,人生苦短,不應被名利所左右,回歸本心,才能做回最真實的自己。
面對紛爭的亂世,莊子自然愿意消極避世,以歸老林泉換得一世逍遙。
然而幾千年后,時代在飛速發展,社會的每處角落無時無刻都充斥著角逐與超越。從鋪天蓋地的狼性文化到最近被刷屏的“996”工作制,使得讓人們原本就不安的內心日益焦灼。
生如夏花之絢爛,逝如秋葉之靜美。
生命如花,命運的種子在哪里撒下,就在哪里含情怒放。它的豐盈與嬌艷,依仗的是和煦的清風,溫和的雨露以及每天照常升起的太陽。
而一旦周圍出現了太多的象征著名譽的光環、代表著財富的金錢、以及化身為權力的印章,再絢爛的花朵,也終將提前枯萎。
古往今來,但凡大成者,必為淡泊之人。因為比起眼前的名利,他們更注重的,是獲得內心的充實。
01
看淡榮譽,方能心無旁騖
2015年10月5日,因為在青蒿素研究中的突出貢獻,85歲的女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,由此成為第一位獲得這項國際性獎項的中國科學家。
可能很多人對青蒿素并不了解,實際上這是一項拯救人類的偉大發明。
瘧疾作為一種由寄生蟲感染而造成的傳染病,數千年來,一直是人類生命安全的噩夢,而屠呦呦從青蒿這種野生植物中提取的藥物,正是治愈瘧疾的良藥。
盡管獲此殊榮,但屠呦呦依然低調而謙遜。當她以高齡之身前往瑞典領取諾貝爾獎時,媒體記者依據常理推測,以為她會出現在事先準備好的VIP通道里,紛紛趕往第三航站樓為她送行,結果幾經等待始終沒能看到她的身影。
后來才得知,這位淡泊的老人,已經悄悄的辦理了登記手續,提前搭乘普通航班了。
獲獎后的屠呦呦雖然蜚聲中外,但生活中鮮有關于她的報道,因為面對所有前來采訪的媒體,她一律婉言拒絕。
不僅如此,2016年1月4日,為了獎勵國內著名科學家的杰出成就,中科院舉辦了“永久性小行星命名”活動,即以五位科學家的名字命名天體中的五具小行星,結果活動現場,其他四位與屠呦呦年紀不相上下的科學家都親臨現場,只有屠呦呦以“身體不適”請假。
正是這種對榮譽的淡泊,屠呦呦的事業依然進展迅猛。
2017年1月,她獲得了中國2016年度最高科技獎,2018年她及其所屬的團隊又在雙青蒿素中發現了紅斑狼瘡的獨特效果。
無獨有偶,鐳的發現者居里夫人,還將皇家頒發的金質獎章扔給自家孩子把玩,當世人表示不解時,她這樣宣稱:
“榮譽就像玩具,只能玩玩而已,絕不能守著它,否則就將一事無成。”
02
看淡權力,方能心懷坦蕩
公元1079年,一代文豪蘇軾因為“烏臺詩案”被貶至黃州任團練副使,黃州即為現在湖北省黃岡一帶,在北宋時期,這還是一片貧瘠的地域。
與此前他在湖州任知州相比,這次的貶謫可謂人生的最低谷。
然而,現實的困境并沒有讓蘇軾沉淪。因為俸祿微博,他在所居的茅屋東邊坡地上開墾了十畝荒地,自己親自駕牛開荒,并自稱“東坡居士”,這個名號從此與身相伴,成為中國歷史上備受矚目的文學符號。
從衣袂飄飄的士大夫變身為耕作的農夫,蘇東坡看淡了權力,看透了宦海沉浮。
雖然黃州的生活缺衣少食,但他依然將生活過的有聲有色,不僅自創了紅燒肉、水煮魚滿足口腹之欲,還親自為當地百姓傳授烹飪技巧。
如今那些耳熟能詳的詩詞,大多是蘇東坡貶居黃州時創下的佳作。比如他在郊游時遭遇暴雨,卻樂觀的寫下這樣的詞句:
“莫聽穿林打葉聲,何妨吟嘯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?一蓑煙雨任平生。料峭春風吹酒醒,微冷。山頭斜照卻相迎?;厥紫騺硎捝?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。”
最能代表蘇東坡這段時期心態的文辭,當屬他在《前赤壁賦》中抒發的那樣:
“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為聲,目遇之成色,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。”
從古自今,權力都是競爭者的游戲,有些人天生不是合格的操縱者。
與其在爾虞我詐中頭破血流,不妨學學蘇東坡,看淡權力,放下身心,將自身浸潤在清風明月之間,因為那才是靈魂最完美的歸宿。
03
看淡金錢,方能學為人師
中國當代知名書畫家啟功,是清代雍正皇帝的九世孫。
他一生飽經風霜,晚年已然名滿天下,許多商賈巨富不惜重金求其墨寶,然而面對送上門的巨額財富,啟功卻不為所動,依然保持著一代宗師的風范。
啟功的書法在市場上價值頗高,1996年啟功將在香港義賣所得的163萬元人民幣,用作幫助貧困學生的獎學助學基金,卻堅持不肯以他的名字命名。
當他得知北京城外的小攤上,有人假冒他的作品賣錢時,他首先想到的既不是打假,也不是維權,而是一笑而過,理由是這些朋友也要養家糊口,要是能借自己這點虛名給人家一個飯碗,也算積德行善了。
因為他的書畫價值,許多人耗費千金而不可得。
有一次,一位房地產開發商聽聞啟功出場,便準備好筆墨紙硯請他為自己的樓盤題字,而且潤筆費相當可觀。不料啟功臉色一沉道:
“你準備好了筆,我就一定得寫嗎?那你準備好棺材,我還要往里跳???”,眾人大笑,開發商只得悻悻而出。
啟功是“學為人師,行為世范”的倡導者,他一生無兒無女,個人所得全部捐給北京師范大學,自己卻住在簡陋狹小的房子里,縱觀他一生所為,便對這句話的最好的詮釋。
歲月無邊,人生有涯。
很多時候,你以為所追逐的是無盡的繁華,其實往往只是南柯一夢。
不如順其自然,保持著積極的心態,有所求有所不求,有所為而有所不為,不讓生活隨名利而左右。
不為名利刻意掩飾自己,不因名利勢利逢迎他人,做簡單真實的自己,如此,便是生命最美好的狀態。